您的当前位置:新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家风小故事作文(6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2-11-02 16:45:05 浏览次数:
导读: 我的家风小故事作文(精选6篇)我的家风小故事作文由(周百万)分享篇一:我的家风小故事作文记得小时候,母亲教我唱的第一支歌是《党啊,亲爱的妈妈》,也许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家风小故事作文(6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我家风小故事作文(6篇)(全文完整)

篇一:我的家风小故事作文

记得小时候,母亲教我唱的第一支歌是《党啊,亲爱的妈妈》,也许是因为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党员都是军人的缘故吧,一家人都爱唱这支歌,长辈们传承下来的家风就是爱党敬业,忠诚严谨,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大家子相亲相爱地走过了沟沟坎坎也留给我无数珍贵的回忆和难忘的故事。后来,我和弟弟在两辈人的引领下也光荣地穿上了军装,走进军校。少年的宏愿一步一步变得清晰,今天的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初心未改,秉承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教导,将红色家风延续下去,让我们的下一代爱国、爱岗、爱家庭!用实际行动回报党恩,报效祖国!

说到家风,爸爸在我心里可谓是偶像般的存在。我的父亲在党56年。他七岁跟着祖父的部队来到祖国的西北边陲,亲眼见证了“毛主席号召支援大西北”的轰轰烈烈。十七岁参军,十八岁入党。军校毕业在人生最有激情的年纪义无反顾地坐上卡车经过半个月的跋涉到达南疆最穷最艰苦的莎车县为当地少数民族治理肆虐的“2号病”霍乱。此病传染性极强致死率很高,可他和战友们在完全没有防护的条件下深入老百姓家里宣教、纠正卫生习惯指导用药准则,协助当地医院深挖致病根源用所学知识改善“涝坝水水质”有效的控制住了病情的蔓延,当地的少数民资同胞都亲切的叫他们“小巴郎”。记得他说:南疆盛产小白杏,香甜可口啊,库尔班大叔从自己家给我摘了一包小白杏,还让我把核留下还给他做来年的种子!还杏核的时候,我给大叔带了一小瓶酒精,库尔班大叔小心翼翼的放进怀里,竖起大拇指说“亚克西!”

1962年10月20日,“中印自卫反击战”打响,爸爸和战友们又毫不畏惧地请战奔赴前线,他说“我就是提着脑袋去的,如果回不来就全当我爸没生过这个儿子!我们要让印度阿三知道一下中国人的厉害”!听爸爸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我相信,这是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的真心话!后来,他的足迹遍布大疆南北,把最灿烂的青春奉献给绿色的军装。四十岁开始他先后七次跟随医疗队赴海拔5870米的三十里营房、喀喇昆仑“神仙湾”哨卡巡诊,一边探索高原病红细胞增多症的防治一边研究出“皮肤干洗剂”彻底解决了生命禁区指战员们的缺水洗澡问题。再后来他连续多年被表彰为“新疆军区联勤部优秀共产党员”并且在自己钟爱的岗位上退休,妈妈常说,你爸是个不求回报的人,他的军功章和奖章有一柜子,如果你们将来也能有你爸这么多荣誉,那说明你们都是足够优秀的没有辜负我们的培养!

退休后的老爸没有褪色,乌鲁木齐的冬天一来就是大半年,为了方便大家出行每场大雪后的第一条小路一定是他摸着黑扫出来的。他买了一部修鞋机器,谁家的鞋坏了必定找他,不收费不说,质量还杠杠的!

他喜欢编竹筐,一有闲功夫就坐在小板凳上编,曾经一度风靡家属区,家家户户都提着同款竹筐去买菜,轻巧又方便……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信仰和无私,像一座灯塔引领着我和弟弟的成长,激励着我们学习、奋斗永远在路上!

如今的父亲已不似从前,他正经受着阿尔茨海默症的折磨,从认知能力下降到语言功能障碍,再到运动功能失调,完全丧失自理能力仅仅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那个忙里忙外受人尊敬的“老革命”荡然无存。本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爸爸让我们心疼不已,现在,我的幸福之家仿佛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我的儿子一个是我的爸爸。我的儿子很孝敬很细腻,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教姥爷唱歌识字说单词,饭桌上,第一口菜一定是先夹给姥爷吃,有闲时,他就推着姥爷的轮椅去操场打篮球给姥爷看。他说,我的姥爷是上过战场的解放军,他勇敢、坚强我很敬佩他,不惜生命保卫祖国的人最伟大。虽然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开朗爱笑,越来越不认识我们但只要能跟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天天看得到他们,咱们就是赢家!我最担心的是姥爷的病情会像医生说的那样迅速恶化,希望自己将来能从事医学工作,我想亲手来攻克这个伤害老年人的顽疾。

儿子朝气蓬勃、品学兼优,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在同学眼中,他是责任心强,诚实守信能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人的班干部。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勤勉奋进,自强自立凡事都能身体力行地给同学们带个好头儿的小助手。正是因为孩子秉承了红色的家风通过汗水与努力,收获了许多傲人的成绩与人生财富,家庭的作用无可替代,榜样的力量巨大无穷,我们会将家的故事讲好,将家的风气纯正。这,不仅是责任更是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

篇二:我的家风小故事作文

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在我的记忆中,家风传承是爷爷讲的秦腔故事“丁郎刻母”的孝道,是奶奶口中“一人动口,十人口酸”的唠叨,虽称不上什么名言警句却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到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记事以来,父母每天起早贪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的童年时光大多是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度过的,他们的言传身教,在我幼小的心里埋下了勤劳、善良、诚信的种子,也成为伴我成长的宝贵财富,至今让我受益匪浅。

“人勤地不懒”,这是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爷爷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我们传承的家风——勤劳。爷爷以前是生产队的护林员,90年代,他承包了当年看护的一片山林,坡度大的地方栽上了树,坡度缓的地方开荒种地,还在山沟里放养着几十只羊,由于离家较远,干脆就住在了山上的窑洞里。那时的我最期盼的就是周末假日跟着奶奶去给爷爷送“口粮”,然后跟着爷爷到田间摘各种瓜果蔬菜带回家。遇到秋播夏收的时候我也跟着爷爷奶奶一起下地干活,从最基本的牵牲口、撒种子到后来的扶犁把,爷爷把农民吃饭的手艺都让我尝试过了,爷爷告诉我“只要肯出力,就会有收获”。那些年,家中那个用席子围成2米多高的粮仓始终堆满了小麦。

“人穷志不短”,这是爷爷奶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我们传承的家风——善良。与邻为善、乐于助人是爷爷奶奶从小就教给我的为人之道。“脚一踏,手一扳,噼里啪啦就动弹”,这是小时候奶奶经常让我们猜的一个谜语,谜底就是家里那台被擦的锃亮的老式缝纫机。心灵手巧的奶奶早年自学了裁缝,但凡有村里的妇女上门请教裁布做衣,她都会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同时也教会了大家使用缝纫机,左邻右舍谁家有个缝缝补补都会拿来用一下奶奶的缝纫机,奶奶不仅不收任何报酬,还从他的箩筐里拿出碎布片给大家用,遇到眼花的老太太或者不会缝纫机的新媳妇,奶奶就亲自上手帮忙缝补,久而久之赚来了好人缘。后来,奶奶告诉我,我的父辈们小时候兄弟姐妹多,家庭条件很差,乡里乡亲没少帮衬我们家,做人一定要知恩图报,更要用实际行动帮助需要的人。

“不义之财不可取”,这是爷爷对我最严厉的教训,也是我们传承的家风——诚信。小时候爷爷奶奶就多次给我们讲“小时偷针,长大偷心”的故事,教育我们要遵纪守法、诚信做人。爷爷奶奶虽然只字不识,但吃了一辈子苦的经历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对子孙的教育极富远见,当年东拼西凑供父辈们读书到了初中。我上学时,爷爷更是全力支持,有一件事令我至今难忘。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学写毛笔字,老师要求每个人买一张字帖临摹,爷爷给了我一张一元钱,我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花了2毛钱买了一张字帖,下午放学回家后就把找的零钱交给了爷爷。当我正要开始临摹时,一向和蔼可亲的爷爷突然板着脸朝我吼到“你是不是买了东西没给钱?”我从来没见过爷爷这样发火,便小声回答“给了,老板还找了零钱呀”。“你自己数!”说着爷爷就把我刚给他的那卷零钱摔到了我写字的本子上,我拿起来数了好几遍,加起来都是一元。“可能是老板多找了,我还给你省了2毛钱呢”,我嬉皮笑脸地说道。本想缓和一下气氛,没想爷爷火气更大了,一把抓起我的手腕,拉着就往小卖部那里走,说明了原由,让我把多找的2毛钱还给了老板。回家的路上,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做人要诚信为本,以后绝不允许贪这种不义之财”。小卖部老板把我主动退钱的事情告诉了老师,我自然也就得到了表扬,诚实守信在我幼小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百年,利于幼学”。如今,爷爷奶奶早已不在了,我也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时刻注重家风的传承,通过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篇三:我的家风小故事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高度注重家风建设,多次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他谈到,“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每年元旦新春贺词,办公室书架上的“变”与“不变”,总能让我们看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家庭和孝道。

家风是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家风其本质就是德行品行的传递,是先人美德对后人人格的影响,是道德准则、处事方法、精神面貌的体现。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忠诚卫士,肩负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重任,“打铁必须自身硬”,打铁人必须是铁打的人。

日前央视播出的四集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披露了一批治家不严、家风不正的贪腐案例,震撼人心,发人深省。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的小事,家庭的私事,而是作风的重要表现。良好家风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从近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不正是滋生腐败的重要诱因。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从各级党委到纪检监察机关都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作风建设、反腐倡廉的重要途径来抓。

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家风建设更为重要,如何建设良好的家风,就是要让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在爱岗敬业和带头管好自己的同时,自觉自律建德修为,管好家人,家属虽然并不执掌权利,但在身份上有着特殊性,在权力上有着递延型,没有强有力的规矩约束和教育引导,稍不注意就可能逾矩失范,所以不仅要严格约束自己,还要注重家教家风,严格教育管理亲属,决不能让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滋生蔓延。

我的家风,既不是显赫家族的家训,也不是流芳百世的名言警句,也没有成文的家训家书,只有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父母出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时旧中国处于血雨腥风、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支离破碎、生灵涂炭、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躲避战乱,母亲不到十岁,从山东潍坊老家来到陕西宝鸡。解放后,父亲从老家河北深泽到北京燕京大学求学,母亲在西安医学院毕业,为支援陕南三线建设,辗转奔波,最终在陕西商洛一个偏僻小县城镇安落脚,母亲是一名赤脚医生,父亲成了一名基层干部,从我记事开始,父母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奋斗着。因为父母从小远离家乡学习打拼、求职就业,飘泊在外的乡愁,拮据困难的生活,可想而知,吃苦就是吃补,经历就是财富,他们把善良宽厚、正直朴实的品格融入行动里,潜移默化中指引我不断前行。现在父母双双离我远去,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他们教育子女坚持严师出高徒,事情如果做的不好,父母会让我重新返工,与人交往中坚守着“吃亏人常在”等等,回想过往,与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无不一直影响和激励着我一路前行。

俗话说,苦地方,险地方,建功立业好地方。每个人不怕风吹浪打,多啃“硬骨头”,多接“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勇于打硬仗、扛重任、攻难关,才能够长才干、壮筋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想积淀才气、富有灵气,夯实根基、成就非凡,非要多经历一些风雨不可。多经历风雨,人也自有一番成熟卓越。没有人能轻易成功。只有不怕辛苦、不畏风霜,始终如一,勇往直前,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老一辈革命家们,他们不仅开创了一番基业,而且写下了不少值得称道的诗篇。他们的壮美人生、绝美文字,也绝不是轻易而来的。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不知经受了多少风霜冰雪,不知遭遇了多少艰难困苦,不知闯过多少“雪山”“草地”,不知经过多少“娄山关”“腊子口”。正是这样多的磨难、淬炼和淘洗,让他们丰富了阅历、厚实了才学、获得了智慧,事实证明,如果不愿经受风吹雨打,就想打下一片天地,写下大块文章,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会害人害己。党纪国法绝非“橡皮泥”和“稻草人”,容不得任何人藐视和践踏。只有以纪法为标尺,不枉不纵,才能保证工作既有序又有效,个人既干事又干净。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纪法之弦,牢记纪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增强对纪法的尊崇和敬畏,并将其内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自觉做到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家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根,而家风则在家族的温情中传递、熏染,影响着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血脉,家风家教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结合新时代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赋予家风建设新内涵,把廉洁家风建设融入日常生活,向善向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努力以家风建设助力作风涵养、引领社会和谐。

篇四:我的家风小故事作文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风气和长辈们传承下来的好品德,比如“孝”、“善”、“诚”、“厚”、“美”等等。

我们家的家风是“勤”和“乐”,勤是勤快和勤劳的意思,因此,有时候我也会干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衣服,洗碗,晒衣服,带妹妹玩等等我能做的事情。乐的意思是乐观、阳光、开朗,不会动不动就生气,可是我经常会生气,所以我生气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不理我,让我知道生气是没用的,因此我生气的次数少了,时间也短了。

我们家的勤做的最好的就是外婆了,因为外婆最勤快了,每天很早起床,帮我们全家洗好衣服,然后出门买菜,这时候,天还只有一点亮。妈妈经常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觉得放在外婆身上特别合适。买完菜后又开始烧早饭。之后的空余时间,外婆会给植物喝点水而且植物们也因为外婆每天给它们喝水而变得精神饱满,外婆还帮妈妈带下妹妹,还经常打扫卫生,把那些灰都赶走。总之,外婆的一天不会有空闲的时候。

而我们家的乐做的最好的就是奶奶了,因为奶奶对人很和善,从不会说别人,或骂别人,只有一次次和善的提示和暖暖的安慰。那些话语会从你的心里甜甜的流过。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就在房间里哭,奶奶进来了,对我温和的说了句“下次注意了”,然后又给我说了好几句安慰的话语,我才停止了哭,那时候奶奶正用温暖的目光看着我,对我来说就像一股暖流从心中流过,似乎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我一定要传承下去,我们家外婆和奶奶的好家风。

篇五:我的家风小故事作文

在没有要求做家风实践活动之前,爸爸妈妈还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定家训树家风这件事,爸爸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经过爸爸妈妈和我的讨论,我们最终确定了八个字:重信尚义自强不息!

我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重信尚义”意思是注重诚信、正义、一诺千金!“自强不息”意思是努力向上,永不懈怠,成就强大的自己。爸爸说既然这是家训,就得时刻牢记,时时践行!

下面就来讲我和我家恪守这八字家训的一个小故事!虽然是小事,但是爸爸说做任何事情需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今年寒假回老家高邮,我认识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小伙伴,叫苗苗姐姐,我们天天在一起玩、做作业。有一天,她高兴地对我说:“豆豆,明天我们一起去高邮市区王羲之纪念馆玩吧!我问了爸爸妈妈的意见,很乐意的答应了!于是我们约定明天下午两点在王羲之纪念馆门口见,不见不散!

第二天下午1点左右,当我们刚要出门去纪念馆,爸爸接了个舅爷爷打来的电话,说有急事,得马上赶去他们家!但是,我和苗苗姐姐约好的,下午两点在王羲之纪念馆见面的,怎么办!哪怕不去,也得和苗苗姐姐去说一声!没有她们的电话,只能去纪念馆告诉她们!

爸爸说舅爷爷那边事情固然紧急,但是“重信”更重要!于是我们赶紧出发,先开车去了王羲之纪念馆!当我们到那里,只有下午1:30分,这时候天下起了小雨,天气也很冷,我和爸爸躲在屋檐下静静的等苗苗姐姐出现,过了差不多20分钟,突然一个声音在叫我,苗苗姐姐到了,我赶紧和苗苗姐姐说了事情的缘由,我们必须马上走,不能和你一起游玩了!苗苗姐姐和她妈妈很开心的答应了,并且表扬我真是守信的孩子!

定家训,树家风,这是我这个寒假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会时时牢记家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六:我的家风小故事作文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我们的家风是孝。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有时太奶奶来我家住,太奶奶已快九十了,行动有所不便,爷爷奶奶时刻陪伴在她身边,嘘寒问暖,陪她聊天。有时太奶奶还要耍耍小孩子脾气,很难伺候,可爷爷奶奶还是顺着她,从不反驳她。有时,奶奶一个电话,爸爸立刻放下手中的活,马不停蹄地赶回去,帮他们解决好问题。我奇怪地问爸爸:“奶奶一个电话,这么着急干嘛呀?等有空再去不行吗”爸爸笑着对我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他们打电话过来,肯定是有急事。”我点点头。所以我只要一有时间,就给长辈端茶递水,给他们按摩捶背讲笑话,把他们逗得哈哈大笑。

我们的家风是节约。吃饭,吃多少盛多少不准浪费,要吃干净碗里的每一粒米,如果吃饭把米粒掉桌上,都会捡起来吃。我爷爷更是节约标兵,我们开玩笑说爷爷是“垃圾桶”,每次剩菜剩饭,都会进他的肚子里,名副其实的光盘行动。我们家都有随手关电的好好多衣我都穿不下了,妈妈并没有把它扔了,而是给比我小的弟弟穿。

我们的家风还有诚实守信。不管对人还是对事物应该把诚实守信放在第一位。就像华盛顿小时候把他父亲最心爱的樱桃树砍了,当时很害怕,但还是诚实地告诉了父亲,父亲不但没有骂他,还表扬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本文链接:https://fanwen.dg9.com.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40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新思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012742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