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生命起源7篇(2023年)

时间:2023-03-21 18:35:04 浏览次数:
导读: 生命的起源篇一课时教案教学课题第二十二章生命进化的长河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学目的1、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能够简单描述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2、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能够描述现在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有关生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起源7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生命起源7篇(2023年)

生命的起源 篇一

课  时  教  案

教学课题第二十二章 生命进化的长河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的1、              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能够简单描述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2、              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能够描述现在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有关生命起源的大体过程 3、              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能够初步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不断提出假说,验证假说,从而得出正确的科学观点 4、              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假说),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给学生介绍多中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 难点: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科学观点的得到,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 多媒体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一、 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收集的生命起源的相关资料学生发言(略)学生小组讨论(略),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深入了解学生的资料和学生的观点以及学生的兴趣所在。二、 教师进行简要评价1、 对资料收集比较丰富、比较有质量的同学提出表扬,同时对收集情况不好的同学,提出一点帮助性的建议,以便他们以后也能有好的方法收集资料。2、 评价在发言和小组交流中的表现情况,对不同的学生的观点简要点评。三、 教师归纳总结,提出与生命的起源相关的几种假说。1、 神创说2、 自然发生说3、 化学进化说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起源关键就在于这些生命物质的起源,即在没有生命 的原始地球上,由于自然的原因,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作用,产生出多种有机物和生物分子。因此,生命起源问题首先是原始有机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化学 进化的作用是造就一类化学材料,这些化学材料构成氨基酸、 糖等通用的“结构单元”,核酸和蛋白质等生命物质就来自这结“结构单元”的组合。[来1922年,生物化学家奥巴林第一个提出了一种可以验证的假说,认为原始地球上的某些无机物,在来自闪电、太阳国徽的能量的作用下,变成了第一批有机分子。时隔31年之后的1953年,美国化学家米勒首次实验证了奥巴林的这一假说。他模似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用氢、甲烷、氨和水蒸气等,通过加热和火花放电,合成了有 机分子氨基酸。继米勒之后,许多通过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又合成出了其他组成生命体的重要的生物分子,如嘌呤、嘧定、核糖、脱氧核糖、核苷、核苷酸、脂肪酸、卟啉和脂 质等。1965年和1981年,我国又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是由无生命 到有生命的转折点,上述两种生物分子的人工合成成功,开始了通过人工合成生命物质去研究生命起源的新时代。一般说来,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4、 宇宙胚种说过去和现在,已经提出了许多属于宇宙胚种说的假说,如在1993年7月 的第十次生命起源国际会议上,有人提出,“造成化学反应并导致生命产生的有机物,毫无颖问是与地球碰撞的彗星带来的”;还有人推断,是同地球碰撞在其中一颗彗星带着一 个“生命的胚胎”,穿过宇宙,将其留在了刚 刚诞生的地球之上,从而有了地球生命。几年前一位空间物理学家和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也把地球生命的起源解释为:地球生命之源可能来自40亿年前坠入海洋的一颗或数颗彗星,他们也认为是彗星提供了地 球生命诞生需要的原材料(他们将之谓“类生命生物”)。尽管有科学家对此类假说持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彗星是带来了某些 物质,但它们不是决定性的,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尽管诸如此类的观点仍 是一些尚需进一步证明的问题,但通过对陨石、彗星、星际尘云以及其他行星上的有机分子的探索与研究,了解那些有机分子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并将其与地球上的有机分子进行比较,都将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四、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以上现在被多数人所接受的假说。五、 教师指出,现在的很多问题,利用现有的科学知识一时间还不能够解释的问题,我们都只能够通过建立假说,然后通过实践,不断找出新的证据证明建立的假说是否成立(注意,提出假说也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不是异想天开)。如果假说被推翻了,那么就只能再想办法,另外提出更合理的假说,科学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建立假说,被推翻的过程中,逐渐向前发展,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只有这样科学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前进。六、 教师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板书设计第二十二章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一、分析想象中的原始地球 二、原始生命起源的推测

作业布置

实验册练习

生命起源 篇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发生重大转折,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原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联系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时代背景去分析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观点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联系生物所学内容去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联系比较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导课: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询问学生关于生命起源方面的知识大家知道多少?然后向学生介绍除“神创论”外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天外胚种论”即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天外飞来的;“自然发生说”即地球上的生命亘古就有;“化学起源说”即生命的起源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等。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新课:

一、“谁是万物的创造者”

学生:本子目引导学生回忆文艺复兴的背景由学生讨论后介绍:

1、进化论诞生之前,世界各种文化对生命起源的共同认识──神创说,基督教世界的上帝创世说及由此而形成的基督教神学的精神独裁。

2、着力引导学生从生产力落后,生物知识缺乏;统治阶级的需要,愚民政策和精神独裁等方面分析造成神创说长期流行的原因。

教师:1、适当引用《圣经》中的有关故事来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教师通过17世纪以后细胞学的确立简单分析帮助学生过渡到拉马克的早期进化论。

2、通过图片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生命科学研究开始的背景。

3、通过图片分析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1、由学生重点介绍达尔文

2、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重点强化本课的重点

(1)通过阅读课本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则。

(2)进化论在19世纪产生的历史条件

(3)进化论的巨大影响

“生物领域的牛顿”

(3)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

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一样,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达尔文进化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教师适当引导:进化论思想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亡。中国爱国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著书翻译,积极宣传和介绍进化论思想。他们高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以期唤醒国人。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问题小结:

1、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提出者是谁?主要内容有哪些?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3、这种学说是由谁翻译介绍到中国的?结合当时中国的形势谈谈进化论传入中国的背景及产生的影响

教学后记:

生命起源 篇三

1、讲述有关生命发生的神话故事,让学生理解神创论的基本观点。

2、生生论、自然发生论的现实依据,要描出这种观点产生,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3、生命起源的两种观点,并说明它们产生的依据,例如:宇宙生命论的有力证据,落到地球表面的陨石,发现许多有机小分子。

4、如有条件,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原始生命,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而来。

生命的起源 篇四

【学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你了解多少?

2、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各有什么作用?

3、你自己先描述一下生命起源的过程。

二。合作探究

4.阅读教材p47--49资料分析1.2.3.完成下列问题。

(1)各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何区别?

②你认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

③根据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么样的推测?

④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5.阅读教材p49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原始大气 高温、紫外线   简单(       ) 地球降温与水蒸气     (        )

凝结成雨水流入江河

原始单细胞生物        (    )亿年后,有机物形成                  (        )

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

三、系统总结

四。生活链接

6.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五。反馈检测

7.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的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    )

a.10亿年     b.15亿年     c.20亿年     d.30亿年

8.原始大气层里不含(  )

a.氧气     b.氢气     c.甲烷     d.硫化氢

9.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

a.斯巴兰让尼     b.巴斯德     c.米勒     d.孟德尔

10.原始的生命起源于(    )

a.原始的大气层          b.原始的河流

c.原始的海洋            d.原始的高山

11.关于科学推测,正确的叙述是(  )

a.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        b.科学推测需要严密的逻辑

c.科学推测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d.以上三项都需要

12.根据地质学的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         年前形成的。那时,地球的温度         ,地面上常常发生         ,天空中常有         。

13.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         。

14.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形成了降雨,这些         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         中。

15.下图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下图所示,填写出该装置的一些名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  的条件和         的成分。

(2)这个实验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         为其提供能量。

(3)图中b里为         。

(4)c中为含有         的溶液。

(5)米勒的实现说明:

生命的起源 篇五

授课时间: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2, 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过程。

3, 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论的大体过程。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自然发生论是如何让解释生命起源的

生命不是自然发生的     雷迪的施压及其改进过程

巴斯特的实验

生命的起源

巴斯特的实验没有解决生命起源的问题

化学进化是可能   化学进化的基本观点

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小分子形成的实验

2、本节的教学重点:①雷迪实验和巴斯特实验  ②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

3、 本节教学难点:  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

1、由提问和讲故事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说过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吗?  (很多很多年以前,当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的景象,只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黑暗混沌的大鸡蛋里。他在大鸡蛋里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了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是黑漆模糊的一片,闷得人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黑暗混沌,狠狠用力一挥,只听得山崩地裂的一声:——大鸡蛋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一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当中还有些地方粘连不断,盘古又去找了一把凿子,左手执凿,右手拿斧,或用板斧砍,或拿凿子凿。盘古就这么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地在那里一斧一凿辛勤地工作着,不久就把天和地完全划分开来。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人有推算,说是有九万里那么长。这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黑暗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天天做着这种辛苦的工作。不知道又经过了多少年代,天和地的构造已经相当巩固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在一起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了,终于,他和我们人类一样,倒下来死去了。  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发生了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土,他的头发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亮的珍珠和湿润的玉石,就是那最没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总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了他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丰富而美丽?)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发生的?这是一个人们都十分想得到答案的问题,其实早在古代人们就在想生命是怎么样来的!只是那时候人们的知识有限所以才编出这样的神话故事!你已经知道,大约400多万年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人类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还在莽莽森林中风餐露宿,与兽共舞。几亿年前乃至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

2、讨论题:(1)。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

(2)。这个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3).教材中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4).你还了解哪些观点?

3、生命不是自然发生的

(1)自然发生论是如何解释生命起源的:         (2)雷迪和巴斯特的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论(雷迪实验的假设是什么?实验的变量时什么?实验组是什么?对照组是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

3、化学进化论是可能的

(1)巴斯特的实验并没有解决生命起源的根本问题(巴斯特实验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2)化学进化的基本观点是:原始生命是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再由有机小分子长期演变形成的。

(3)米勒和其他学者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分子形成的实验。

4、总结区别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化学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1) 自然发生论:上古时期人们根据现象做出生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结论。代表思想就是“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等。

(2)生生论:当然闷知道蛆是由蝇而来,巴斯特以后,人们就认为生命有亲代和孢子产生,即生命不可能自然而然的产生。

(3)宇宙生命论:人们提出地球生命来源于别的星球或者宇宙的“胚种”,根据是地球所有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及稀有元素埋在酶系中,并持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

(4)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在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

作业:1、请你用表格的形式概括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2、1976年,我国的吉林地区发生了一场罕见的陨石雨,科学家们在陨石的表面发现许多有机小分子物质,你认为这个事实为哪种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板书: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1 生命神创论        3宇宙生命轮

2  生生轮           4化学进化论

第2节 生物的进化

主备人:曹智,  授课人:曹智、杨正菊

一。教学目标:

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导入】:原始生命是简单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

――通过生物进化

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化石的概念贺形成过程

【教师活动】:知道学生看书并提问

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

《三》、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学生活动】:观察化石图片并讨论

(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始祖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概述

【学生总结】:始祖鸟的特征既像古代的爬行动物,又像现代的鸟类,说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二、

《一》、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对现存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事实上,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如地质学、遗传学、胚胎学等的研究基础上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就是比较法。

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的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那些进化的环节呢?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注意每段文字当中描述的动、植物贺当时所处的环境年代有什么相适应的地方。

《二》、简介地球上的生命史——生物进化的历程

(1)前寒武纪时期(始于约35亿年前):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

(2)古生代时期(约始于5.44亿年前):

植物:(真核)藻类→裸厥类→厥类

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有翅的昆虫

(3)中生代时期(始于2.45亿年前):

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繁盛,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

(4)新生代时期(始于6640万年前):被子植物和哺乳类、鸟类占优势

说明:约400~6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小结:主要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历程,即地球上的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所生活的环境等内容。总结一句话:生物进化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地球演化史和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史。

三、

《一》、 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提出了多种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有说服力。最先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的也就是达尔文。首先我们来看看达尔文的一些简介(阅读教材)

【讨论】: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根据学生读过的阅读材料进行讨论)

(1)从小热爱自然,喜欢观察并不断地提出问题。

(2)科学考察,发现许多与“上帝造物论”不一致的问题。

《二》、提出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根据自己在环球日记中的材料、动植物标本和化石标本,先后写出了几卷地质学著作和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论文,并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教师活动】:设问

(1)繁殖和变异在生物物种的进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那么,哪些个体会被淘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讨论

【导出】:自然选择理论

【教师小结】:达尔文看到,生物具有巨大的繁殖能力,而能提供给它们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却有一定的限度,每种生物为了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就必须与周围的生存条件作斗争,这就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达尔文还看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从生物的变异和生存竞争的关系中发现:生物的变异有的对生存有利,这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在生存竞争中获胜,那些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便会在生存竞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适者生存。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渡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总结本节的所有内容。

五。练习作业:

(1)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下列表述中,不合理的是(      )

a、单细胞→多细胞                b、体型小的生物→体型大的生物

c、结构由简单→复杂              d、低等生物→高等生物

(2)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化石大部分是由生物体坚硬部分所形成的

b、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或生活痕迹

c、生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d、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3)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

a、两栖类、厥类                  b、爬行类、裸子植物

c、哺乳类、被子植物              d、鱼类、藻类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

地球上的生命史

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学说

生命起源 篇六

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学案导学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基督教的神创说:世界万物包括人都是上帝创造的;施莱登、施旺提出和确立细胞和细胞学说,拉马克的进化论观点;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871年发表《人类的起源》及其进化论观点;

2、技能:

理解: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发生重大转折,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原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思想界、科学界、宗教界和社会革命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运用:联系中国的创世说,说明神创说长期盛行的原因;通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探究科学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明确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迷信、愚昧阻碍社会进步,社会落后滋生愚昧、迷信。

2、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重点】

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学习难点】

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思考感悟】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于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中国古老传说中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话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後,不知经过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间出现女娲。女娲在这荒凉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对着水,照见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间有几个像自己的,彼此说说话,该有多好,便不自觉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体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成为活跳跳的东西,於是给他起名为“人”。

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继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於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补辽阔的大地时,她背靠山崖,顺手摘下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浆里搅着,然後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吹,都变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的增多了。

圣经里的上帝造人故事记载在旧约的创世纪之中。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祂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後,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

在女娲和上帝造人的神话里,可以发现共同之处是都按着他们的形像造人,由此可见女娲和上帝的长相和人相似。

【知识梳理】

一、谁是万物的创造者

1、“神创世”说;2、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3、基督教的精神独裁

二、科学进化论的创立

1、历史背景:⑴经济

⑵政治

⑶科学进步:一系列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生理学的成就

a 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

b 细胞学说创立:19th 施莱登、施旺

⑷思想

2、进化论创立:

(1) 早期进化论思想:拉马克(法)-“获得性遗传理论”:

动物器官用进废退、生物与环境关系

(2) 标志:达尔文进化论:1859年《物种起源》

a 生物进化规律:由低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b 生物渐变,而且变异

c物种有共同的原始起源,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结果

d“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普遍规律(优胜劣汰)

(3) 1871年《人类的起源》

3、进化论的历史意义:

(1) 特点:进化论是最伟大的科学思想之一,时代进步产物

(2)作用:a挑战封建神学的神创世,促进人类认识的飞跃

b 把发展变化思想引进生物界,开创生物学的新时代

c 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d 对近代中国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赫胥黎《天演论》)

【巩固总结】

阅读材料:在西伯利亚草原上放养着的驯鹿,最大的天敌是狼,为了保护驯鹿,猎人主动消灭了草原上的狼,结果却使驯鹿大量繁殖,数目急剧增加,品种迅速退化,并且由于驯鹿过度啃食草原,导致该草原也退化了。

材料反映了什么?

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的普通规律。

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必须正确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才能共生共存。

【重点突破】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内容: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物种不断地变异,新种产生,旧种消灭;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彼此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自然界的规律。

历史意义: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生命的起源 篇七

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生命起源的学说”相关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明确,科学的推测不仅需要严密的逻辑、确凿的证据,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教学重点

地球上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生命的起源

自主学习导引

1.想象原始地球是怎样的,并尝试说出你猜想的依据。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收集相关资料。

3.根据科学推算:地球的形成约在         年前,原始生命约在        年前形成;它形成的最初场所可能是                  。

4.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                                       。原始大气与现在地球的大气成分最主要的区别是               。

5. 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确实经历了由              转变为         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

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这样将学生带入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阅读资料,通过图片展示的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感受着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并想象原始的地球。

学生大胆解释其中的内容。

分析想象中的原始地球

指导学生闭眼想象,并说出你想象中的原始地球是怎样的?你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做出大胆的猜测和想象

打开思维的阀门进行想象,用自己的生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地球。

原始生命起源的推测

小组竞赛: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课前收集的人类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早期认识的两个不同观点(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及现代认识(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说、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等)的资料,同时老师也向学生提供一系列的资料,让学生在小组内初步整理,然后在全班介绍,比一比,哪些小组介绍内容精彩

展示自己通过多渠道收集的材料,发挥小组的力量,然后大胆在全班介绍本小组的观点。

个人竞赛:

指导学生讨论:在全班交流的资料说法中,说说每一种学说的中心观点和证据分别是什么?他们能出示哪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你比较倾向哪一观点,为什么?对于其中的某一观点你还有哪些证据支持或者有哪些证据反驳?比一比,哪些同学的知识面广

根据同学介绍的不同观点,借助老师出示的引导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体会这些观点的逻辑性是否合理。初步学会用证据来证明观点,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证据。

播放“原始气球景观”的动画和原始大气的形成及原始海洋的图片,再配合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的讨论题。

小结提问: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能量条件是什么?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在哪儿? 借助老师播放的视频动画,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对原始地球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原始生命起源的推测

提出问题:最简单的有机物可能是怎样形成的,需要哪些条件?

米勒的实验,可以证明生命起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自主学习课本p24有关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原始生命起源的推测

解决问题:

知识铺垫:简单介绍有关化学知识作为铺垫,(将几滴油滴入水中,振荡食管,让学生观察经久不散的小油滴)。简单介绍由有机物组成细胞的可能性。

提供视频资料,(米勒的实验过程)

指导学生借助米勒模拟实验装置图,在小组内努力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认真听老师介绍没有接触到的简单知识,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根据老师提供的小实验和图片,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让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更深入些。

在全班交流成果,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完善。

知识巩固:现在的地球上会有原始生命产生吗?为什么?

运用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

知识拓展

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对现在人类社会有何意义?

各抒己见,发表见解

总结

启发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练习

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中,正确的是                        (   )

a.生物是神创造的

b.自然界中无时无刻不在自发地产生着生物

c.原始生命是长期的化学进化的结果

d.生物是地球上某些物质在偶然的碰撞中产生的

2.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

a.水蒸气、氨气、甲烷

b.甲烷、氧气、水蒸气

c.水蒸气、氧气、沼气

d.氧气、氨气、沼气

3.大量证据表明,原始生命起源于                              (   )

a.原始大气          b.原始陆地

c.原始海洋        d.原始岩层

4.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          (   )

a.水蒸气       b.氧气

c.甲烷        d.氨

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   )

a.太阳的辐射能

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

c.三磷酸腺苷水解提供的能

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

6.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

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c.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d.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问题探究:

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本文链接:https://fanwen.dg9.com.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4502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新思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012742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