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电影《八佰》观后有感(4篇)

时间:2022-11-15 18:15:05 浏览次数:
导读: (篇一)一河两岸,一边是租界,一边是战场,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天堂的人想去地狱,地狱的人想去天堂

(篇一)

一河两岸,一边是租界,一边是战场,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天堂的人想去地狱,地狱的人想去天堂。人们在面对战争时产生的恐惧与不安,以及到最后,一只只手伸过铁门迎接枪林弹雨的战士的团结一心。

这部电影不仅为我们带来视觉上震撼,更让我们受到心灵的洗礼,是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心酸无奈,还是“一个个士兵排着队,在身上绑满炸弹,纵身跳下用血肉之躯和敌寇同归于尽的震惊动容,让我们看到在那个年代战争的残酷无情、军人的拼死力争、宁死不屈。

和平时代的我们无法体会到战争时代的残酷。在那样的艰难岁月里,我们的前辈选择了战斗到底,小人物大英雄,在那个一无所有的时代仍为国奋战为国献身的烈士,每一个人都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出一份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安居乐业。铭记历史,致敬先烈!

(篇二)

《八佰》:古时行军,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百人为佰。《八佰》完美地还原了军人铮铮铁骨的舍己爱国精神,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每一次的抗争都是有价值的。

导语:8月27日下午,东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公益新动力共融服务中心在众安电影大世界组织了一场以“追忆烽火岁月,传承革命精神,服务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红色观影活动,来自辖区16个社区的最美退役军人及家属、双拥志愿者代表共40余人参加。

故事原型:《八佰》电影故事原型是1937年发生于**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现场情景:关于《八佰》,自爆、过河、守旗三段泪点满满;
关于人性,有英雄有狗熊,小人物的多种形态;
关于大势,杀一城醒一国,历史的真实!《八佰》将大国的觉醒,浓缩进了两个多小时的片子中,《八佰》无疑在大众心中埋下了种子,对日军去妖魔化,并非不可战胜,也用血与火激发了大众骨子里的热血!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一种大义凛然的牺牲,一种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种久违的家国情怀和抗争意识,凝聚了中国军民齐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绪,慷慨激昂。放映中,大家先是从一开始掩鼻抽泣到哭成一片,结束出来带着久违的泪痕和激昂的情绪,老兵们更是迟迟不肯离座,沉浸在电影情节中。

观后感

退伍老兵奚师傅:落后就要挨打!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现在的中国人也不同于当年的中国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中华民族已经繁荣富强起来了,傲立在世界之林。

双拥志愿者陆阿姨:这些先辈们的热血不会白流,他们的舍命精神激励我心,更加让我懂得尊重军人、爱护军人,为今后关爱退役军人这份事业尽心尽力!

活动组织人员小金:我为生长于华夏而感到自豪,我为那些因抗战而失去生命的中国军人心存感恩。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

总结:“伟大出于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无论在现实里,还是电影中,都离不开一个个普通的身影,镶嵌在如今和平年代的地图里。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前仆后继、继往开来、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荣辱历史。我们更要向在场的退伍老兵、双拥志愿者们致敬,希望他们能永葆军人特色,继续成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在社区的街巷里书写新的篇章!

(篇三)

1:《八佰》不会是一部“爱国主义”类型片,应算是一部民族主义历史沉淀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看完电影之后,我并没有觉着这部电影起到了激发爱国情怀之情作用,只是觉着我们这个民族一路走来真的太不容易。那一段历史是一段沉痛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历史,看完电影之后,拥有更多的就是向先辈先烈们致敬,而吾辈当需自强。

2:影片当中,没有对当年当局的过度渲染,当然这和电影的定位以及审核机制有关。电影在旁白中开始,在战火中结束,整部电影中,只有在电影开头以及之后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片段有略微提到当局的决策。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导演这一步的安排了,终究是有些“投机心理”吧!真正的历史是什么?由于当年国民党当局的腐败无能,将整个抗战的前途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从而造成了淞沪会战大量的主力军以及杂牌军伤亡惨重的历史。虽然淞沪会战打消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念头,但是背后的付出是惨烈的,围绕着这段惨痛的付出,当年无能的当局在**沦陷之后,仓皇败北,南京沦陷。

3:影片当中,有着任何一个观众都可以看到的对比。那就是一条苏州河,一边是歌舞升平的租界,另一边却是残垣断壁,奋血御敌的战场。而导演在这上面的安排就加突出了他的那个小心思,他塑造了一群看客,一群站在远方看着八百壮士奋战沙场的看客。

看到这群看客,是不是觉着有鲁迅那味道了。为何要塑造这群看客,他们是关心民族大义的吗?还是自己的歌舞升平的日子过好了,就无需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了吗?

他们终究没有被**即将沦陷而感到担忧,他们在四行仓库奋战的第一天,依旧唱着戏台,依旧打着麻将,依旧娱乐欢快着。但是这种欢快有没有发生改变?随着剧情的发展,可以见到的是,变了。

将租界的人分为三种人,第一种人是虽然在租界安全地生活着,但是依旧和一直关心着**以及对岸的危亡,他们在租界进行募捐,为对岸提供帮助;
第二种人是在没有亲眼见到四行仓库战士们的拼命奋战之前,他们对于战事,对于国家和民族没有一点在意,经过了看到战士们依次人肉炸弹跳楼,守住“国旗”的战立,以及最后的冲锋之后,他们有被感动到,这个时候,心里面已经或许暗暗地支持着对岸的战士们;
第三种人是纯粹的西方势力,影片中依旧提到了,西方媒体对于四行仓库的关注以及所谓的国际关注。

导演安排的这群看客,对于影片有没有升华作用呢?

真实历史当中,没有看客这段“戏份”,很明显导演在这又是居高临下地批判了。他认为,正是由于你们这群看客的存在,中华民族才会家破人亡。

“在两个极端间摇摆的人,当需要歌功颂德时,会说人民群众用反人道的残忍手段反帝反侵略是“杀得好”;
当摆到另一头时,会不会反过来,将广大劳苦群众的形象同落后愚昧的“暴徒”联系起来,骂人民群众自发反帝反压迫运动是“义和团”呢?”

导演在对看客的安排上终究是有一点“历史虚无”,要知道即使是那群看客,或许自己说话也不能算作数,一边是日寇侵占的家园,一边是英法横行的租界,终究是半殖民地的特征,终究是中国人民说话不做数的时代。

但是看了电影之后,发现导演对于这群看客的塑造还是很克制的。有些片段可以体现出,这是一群有良心的看客,他们会自发募捐,他们有人会到对岸支援,他们在最后关头敲鼓鸣士气,他们也有人流泪了。

他们做的这一切,是因为,他们只是看客。

《八佰》里比较有争议一幕:

姜武给王千源形容摸女孩儿的滋味儿,王千源一脸认真地听着,听完抽着烟一脸惆怅地说“下辈子一定尝尝这滋味儿。”

有人认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虽然对生活还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最后依然选择舍生取义。

但也有人觉得这样的处理不妥,有些尴尬,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情,这完全没把女性的感受当回事。

无论电影拍得怎么样,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国家能够在世界话语权中占据越来越重的位置,是无数先烈英雄们用命换来的,就像电影当中,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没有留名的。

铭记历史,方能展望未来。

(篇四)

电影《八佰》让我泪目的是“小湖北”、“端午”等一群卑微到尘埃里的普通人,他们由不完美,贪生、怕死、想逃走……到克服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承担起重任。经过战争洗礼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可能成为民族英雄,都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而为!

电影虽然结束,但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感慨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爱国之心,承时代使命,公安民警树爱国之志,就是听党话,跟党走,以爱岗敬业之心,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传播者和践行者。

本文链接:https://fanwen.dg9.com.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850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新思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012742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