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时间:2022-11-21 19:00:05 浏览次数:
导读: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不仅仅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不仅仅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是现代教育的关键词,这证明了校园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校园文化的实施对学生的品德与素质的形成有着陶冶、启迪、塑造的功能。以音乐教育来促进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音乐人类学家公认:"音乐作为文化来传授。"随着音乐教育地位的不断提高,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量的合理的运用会给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带来有益的帮助。20世纪80年代,在音乐教育部的全国大会修订《学校音乐方案描述与标准》中指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向下一代传递我们的文化传统,音乐是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最辉煌现象"。开展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意义深远。对于学生的智力的发展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的艺术素质的提升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种艺术素质整体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所从事的学习与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所以本课题将遵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的原则,从音乐课堂教学、兴趣小组等方式入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当前,与日俱增的网络、书籍、影视作品进入千家万户,传播着内容极为广泛的社会信息,这固然有着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认识结构,开拓视野、更新观念的一面,但无庸讳言,由于社会环境错综复杂,社会文化良莠不齐,特别是流行文化中存在着很多消极因素,而青少年学生好奇敏感,分辨是非能力不高,容易盲目崇尚社会的时髦和流行,造成“社会上流行什么,校园里也流行什么”。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目的地筛选大众传播文化中多而杂乱的信息,才能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能得到良好的文化营养。

目前国内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对直观可视的文化布置很注重,如美术书画作品、文字实物等在校园都有布置,并且效果也不错。但各校却疏忽了对校园音乐文化艺术建设,学校的音乐声太少、太枯燥,不利于学生的艺术修养的积累,影响学校育人效果。如果校园内只有直观的可看的图像文化,没有可听的可欣赏的音乐艺术文化,那校园文化是不完整不完美的。

研究价值: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使那些消极的、颓废的文化得到有效的抑制。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使得学校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然而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这是因为相对与校园文化中的环境文化、人文文化。音乐教育,特别是音乐活动,凭借其普及性、趣味性、生动性、互动性、育人性等独特功能,能使师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促其全面发展。所以充分利用音乐教育资源,发挥好它独特的育人功能,使校园文化蓬勃发展,同时校园文化又能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成果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对我校校园文化的调查,进一步了解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二、通过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推动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结合各类音乐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四、形成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音乐特色文化校园。

子课题的研究:

1、《小学音乐课堂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2、《小学音乐兴趣小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3、《小学音乐社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4、《特色文化校园建设辅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

研究重点:

本课题将着重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校兴趣小组、社团等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构建百花齐放的校园特色文化。以及良好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音乐课堂教学、校兴趣小组、社团等反辅作用,使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国内外对校园文化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经验,但多为环境文化、人文文化方面的研究.在音乐教育领域对校园文化涉及还较少.而音乐教育,特别是音乐活动,凭借其普及性、趣味性、生动性、互动性、育人性等独特功能,能使师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促其全面发展,使校园文化蓬勃发展,同时校园文化又能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成果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以,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有着较大的空间性、操作性、推广性。

·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课题的研究思路:

如何将音乐作为文化来认识,并且将学校音乐教育浸润于学校文化的背景中,把音乐教育深深扎根在多元文化的土壤里,创设一个自主、和谐、人文、进取的文化氛围,以释放人的价值;
同时在熏陶和实践中学习、感悟、体验、表达、积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音乐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学习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及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的功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最终把自己培养成有文化品位的"文化人"。

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年10月——**年12月)

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人员,并对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年1月——**年7月)

课题开题,请专家进行实施课题研究工作的指导;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按计划实施研究;
在此过程中注重收集资料,加强反思,及时调整研究方向;
形成阶段性报告,迎接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

深入研究阶段(**年8月——**年12月)

根据中期评估的反馈结果,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将阶段研究成果推广;
进行验证性研究;
收集研究个案。

第四阶段:

结题推广阶段(**年1月——**年5月)

召开课题组总结会,全面检查课题研究过程;
分类整理、汇总研究资料,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邀请专家结题鉴定,推广经验。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依据音乐课改理念,寻求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2.问卷调查法:问卷形式了解各校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形式及作用,形成调查.

3.观察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观察、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状况和各方面发展情况。

4、行动研究法:深入了解各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校兴趣小组、社团活动。

5、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分析与研讨,撰写结论或研究总结。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以音乐教育形成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文化品位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以音乐教育促进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3、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师生。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六、可能的创新之处:

1.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校兴趣小组、社团等活动来渗透音乐文化校园建设,如何进行管理、评价、督促、指导,使这项工作持续下去,并让它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活动。

2.音乐教师指导、点拨、协调、沟通能力直接影响音乐特色文化校园的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很强的组织、指导协调、沟通能力的教师为我们教师队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3.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课题研究的最终力争创建一个音乐特色和具有音乐内涵的校园文化!

本文链接:https://fanwen.dg9.com.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133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新思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012742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